《蚯蚓的日记》,从不喜欢到喜欢
作为一个曾经的小孩,很羡慕现在的孩子们有这么多优秀绘本可以阅读;作为一个年轻的妈妈,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很庆幸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绘本馆相继成长起来,亚力克斯绘本故事馆也是其中一个。虽然在北京还没有分馆,但通过博客了解到这个绘本馆已走过4年的时光。4年,不长也不短,亚力克斯绘本故事馆已经带领着数以千计的孩子们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相信这些孩子的家长们也从中受益匪浅,不仅学会了如何指导孩子阅读,也同孩子们一起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本次亚力克斯绘本故事馆征文大赛推荐的100种书目,我认真看了一遍,发现2岁6个月不到的儿子已经阅读了其中近30种(因为有些书是套装书,如果按册算的话应该有近50余册了),还有十余种左右的书已经买好,但因年龄不合适尚未给他阅读,例如《活了100万次的猫》。可以说这其中的每一本绘本都很经典,经典的绘本就是宝宝看过后无论过多久,他都可以不加思考地说出它们的名字,可以回忆出故事的情节;他也可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会说:妈妈,我想听xx。所以,给宝宝选书很重要,这可以说是妈妈必须要练就的一项本领。妈妈要根据宝宝的年龄、认知、语言发育、喜好等给宝宝挑选适合的绘本。例如宝宝1岁多的时候我给他看《打瞌睡的房子》《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等,叠加类故事或者语言简单且重复的故事比较受欢迎。再大点就可以选情节比较丰富的绘本。原版绘本中那本《my dad》是自宝宝开始英语启蒙后的大爱,持续喜欢了近2个月,我和宝爸爸至少读了50遍。因为之前博客里的一篇文章写过这本书,所以这次重点写另一本——《蚯蚓的日记》。
记得去年秋天,宝宝1岁10个月左右时,我拿出《蚯蚓的日记》给他看,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很好的绘本。可是没讲两页,小家伙立刻走开了。很显然,他没有对书里的内容产生共鸣。于是我立即停下了自己愚蠢的行为。反省反省,我居然让一个不到2岁的并且没怎么见过蚯蚓的孩子看这本书。就这样,这本书就在我家的书架上一放就是半年。3周前,陪宝宝在家门口的沙堆里玩,突然在湿湿的沙子里发现一条细细的浑身裹满了沙子的小蚯蚓,于是我立刻叫宝宝观察,看看小蚯蚓是怎样逃身到沙堆。这是宝宝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蚯蚓,不过时间很短。上周,北京时不时的下雨,有一天中午下班在回家路上,突然看到不少蚯蚓横七竖地躺在路上,我脑海里立马闪现出一个想法:一定要抓一条蚯蚓回去让宝宝好好观察。于是,一个成年人不顾及面子开始蹲在路上抓起了蚯蚓。恰好包里有瓶没喝完的矿泉水,让蚯蚓爬到矿泉水瓶里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回家后,我兴奋地叫宝宝来看,小家伙也很感兴趣。后来看离吃午饭还有一段时间,干脆带着宝宝到楼下的院子里玩。虽然下着雨打着伞,但让宝宝体验蚯蚓的真实生活环境,感受下雨天的别样,聆听雨滴的声音,真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我和宝宝一起冒雨观察蚯蚓的一举一动,看他如何爬行,遇到动静如何装死,最后又如何钻回泥土,很过瘾。
午睡前的绘本故事,我再次拿出那本搁置已久的《蚯蚓的日记》,没想到,这次2岁5个月的宝宝真的是非常非常喜欢。我暗自窃喜,这次自己总算是找对了看这本书的时间。在看书之前,我问了宝宝一个问题:你刚才看蚯蚓是怎么走路的呀?宝宝立刻回答:一缩一缩的。嘿,用词很准确,我心里又是一阵窃喜。于是,在宝宝午睡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本有趣的绘本:一条小蚯蚓将自己每天的生活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第一天上学、家庭作业、吓唬女生、学礼貌、做恶梦、美劳课、校园舞会、谈理想、养宠物……本书的图画也很到位,既注重细节(例如细到蚯蚓身上的环节画得很细腻),又有局部夸张(例如那只要吃蚯蚓的鸡的大脚),总之,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绘本。一篇篇简短的日记记录和表达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当当网的内容推荐这样介绍: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纪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很能得到孩子认同。同时也在幽默诙谐的语调中,传达有关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培养乐观、正向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
没错,这本有趣的绘本中,蕴藏着许多知识,需要家长带领宝宝慢慢阅读,慢慢学习。作为家长,要细细梳理并总结这其中的相关知识。在我看来,《蚯蚓的日记》这本书有如下知识:1.语文知识。教会了孩子们什么是日记以及如何简单写日记;2.礼仪知识。书中阐述了2种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朋友之间的关系;3.科普知识。书里同样还阐述了另外两种关系,分别是蚯蚓和地球的关系、蚯蚓和食蚯蚓的动物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家长可以引申如下知识:例如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同时可提高土壤的肥力。蚯蚓为多种鸟兽的食物,又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疏松土壤利於通气和排水,将有机物质拖入所挖洞穴使加速分解,从而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
对于蚯蚓的科普知识,家长可以对照书中的图画生动地为宝宝讲解,例如蚯蚓的生活习性,喜欢阴暗、潮湿、安静的环境(书中画的蚯蚓总是在地底下生活);蚯蚓喜欢吃的食物,一切能够腐烂 的有机废物和生活垃圾都能被它所消化(书中的蚯蚓喜欢吃报纸、通心粉);蚯蚓的运动特点,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书中蚯蚓是不可以倒立的)等等。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说明,因为是绘本,所以书中的蚯蚓都是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的,但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小朋友树立正确的观点。例如在蚯蚓有没有眼睛这个问题上,我问宝宝:蚯蚓有眼睛么?宝宝迟疑了一下,用手指着书中小蚯蚓的眼睛,我接着问:那咱们观察的真蚯蚓有眼睛么?宝宝说:没有。我说对,真的蚯蚓是没有眼睛的,绘本里之所以画上眼睛,是因为作者把小蚯蚓拟人化了,这样会让蚯蚓看起来更可爱一点。如果是大点的孩子,父母可以继续隐身关于蚯蚓为什么没有眼睛,在这里我特意在网上搜索到关于19世纪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曾做过许多关于蚯蚓的有趣而有意义的实验。例如他对蚯蚓弹琴、吹喇叭、吹笛子,看它们有什么反应;对着蚯蚓敲东西,看它有什么反应;用比较强的光刺激蚯蚓,看它有什么反应等等。最后他发现蚯蚓虽然没有耳朵,可是在体壁上的很多感觉细胞,只要外面有一点小小的震动,它就能感觉到。蚯蚓虽然没有眼睛,却有感觉光的能力。我想,这些实验将是下次下雨蚯蚓出现时,我和宝宝的一项快乐的亲子活动。
在我理解,这样的做法应该就是所谓的对绘本故事的延生。把一本书讲完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讲透彻。我相信,这也一定是作者的本意吧。《蚯蚓的日记》,一个优秀的绘本,宝宝对它从不喜欢到喜欢,这中间需要时间的沉淀,认知的扩展。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一定要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绘本给宝宝看,否则再好的绘本对孩子来说也没有价值。希望我讲给宝宝的每个故事都能用心去讲,希望每本好书都能给予宝宝成长的养分,希望它们陪伴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发表回应